全球首批2.5代中华鲟小鱼苗快一岁啦

祝剑黛
导读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2日讯(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廖小林)“我们的中华鲟小鱼苗,快满一周岁啦。它们现在长多大了?公众一直很关注。”9...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2日讯(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廖小林)“我们的中华鲟小鱼苗,快满一周岁啦。它们现在长多大了?公众一直很关注。”9月21日,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汉阳试验基地“三峡珍稀特有水生动物种质资源库活体库”,研究人员对去年10月出生的一批子2.5代中华鲟鱼苗进行了例行体检,显示这批珍贵的鱼苗生长良好。

“目前,活体库共有大约4800尾子2.5代中华鲟鱼苗,它们的全长普遍超过了50厘米、体重在500克以上,很是活泼可爱。”中华鲟研究团队主要成员杨波介绍。

研究人员挑选其中一些大规格鱼苗进行了抽样测量,大部分个体全长达到60—70厘米、体重1000—1500克,最大个体的全长达到79厘米、体重超过了2100克。

杨波介绍:“这些鱼苗的生长速度不一,个体间差别变大,因此我们按不同规格对它们进行分选、分池养殖,尽量让相同规格的鱼苗生活在相同的养殖池里,以便于科学的营养供给与日常管理。”

去年10月,活体库中的一尾子一代雌性中华鲟快要当“妈妈”,研究人员利用子二代雄性中华鲟帮它们完成了“生儿育女”。当时,田华主导开展了中华鲟冷冻精子复苏人工授精试验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因妈妈是子一代雌鱼、父亲是子二代雄鱼,这一批孵化的鱼苗被称为子2.5代。今年3月28日、5月21日、6月6日,这批鱼苗分3次放流近5.3万尾。其中3月28日武汉最大规模的中华鲟放流活动,长江日报进行了深度报道。

21日,研究人员挑选了一批大规格的个体进行PIT标记并剪取鳍条样本。“我们会将这些鳍条样本带到分子生态学实验室提取DNA,利用DNA性别鉴定技术与PIT标记记录筛选出雌性个体,后期将重点选择生长快、体型匀称优美的雌性个体作为中华鲟后备亲鱼进行强化培育养殖。”中华鲟研究团队主要成员田华告诉记者。

据了解,研究团队计划从现存的子2.5代中华鲟鱼苗中,挑选出大约1500尾子2.5代中华鲟鱼苗作为后备亲鱼,其他鱼苗将分批次放流入江,以补充中华鲟自然种群数量。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