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丧失独处能力了吗?

屠桂伟
导读 威廉・德瑞兹维奇和他的新著《独处的终结》。 (资料图/图)前耶鲁大学教师威廉・德瑞兹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曾著《优秀的绵羊》(...

威廉・德瑞兹维奇和他的新著《独处的终结》。 (资料图/图)

前耶鲁大学教师威廉・德瑞兹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曾著《优秀的绵羊》(Excellent Sheep) 一书,把万众瞩目的常青藤名校描述得有点像毒藤,故此引起广泛关注,此书随即在美国爆红。在这本书中,德瑞兹维奇说出了名校综合征的一些荒谬之处,比如芝加哥大学本来排名已经很高,却为了再上几名,费尽心机,搞各种小动作。他说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最大不同,乃是学校的颜色。舍此,对申请学生并无根本差异。这说得有些简单化,但为了排名高一两位低一两位去择校是很荒谬的。当然,太烂的学校和顶尖的学校是有区别的,但在同一梯队中,差别真的没那么大,好比身高一米七的人,打篮球大概率打不过身高两米的。但两米零八两米一的人,差别就没那么大了,这时候要看速度、耐力等。择校也是,美国前百名的学校都不错的,这时候更重要的是看专业、地段、就业前景等。

此书后来被九州出版社引进到了中国,不过对名校崇拜的“灭火”效应有限。一年一度发布的《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的大学排名,仍让人痴迷。大家津津乐道于学校之间,谁上了,谁下了。仿佛一年之内,大学质量真有多少变化似的。现实如何?无非是某个指标增加了,某个指标减少了,或是指标的权重变化了而已。当然也有学校在做各种“手脚”,比如一看“社会流动性”的指标权重提高了,就知道多录取来自低收入和少数族裔家庭的学生有利可图。如此害苦了不上不下的大部分中产家庭的子弟,其中包括大部分华裔家庭的孩子。这样的上上下下,和学术质量、就业前景的相关度是很低的。大部分美国家长为此更强调契合度(fit),而不是单纯的排名。不是他们犯傻,而是他们看透了问题的实质,不需要看排名来做决定。他们往往更精明,知道性价比,或者是有更为长线的规划而已。一个学生,或许本科读了个排名平庸而性价比高的州立大学,最后家庭有条件送其去顶尖学校读研读医读法学院,而他的同学,或许家庭耗尽了财力送其去藤校,最后藤校成为他人生唯一的巅峰。两种选择的优劣并不难看出。

可是排名的游戏积重难返,不是一个人文学者的吐槽可以解决的。高校的排名本来就是给外行看的,就好比奢侈品的标价。理想状况下,是价值决定价格。然而我们经常看到,现实当中,作为韭菜的消费者,比作为镰刀的商家所想象的还要蠢。最后价值和价格,不是马拉车而是车拖了马——价格竟然决定了价值,至少是人们心目中的价值,亦即市场营销中说的“被认定的价值”(perceived value)。这事总归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别的人把自己的事管好就行,就别瞎忙着去“启蒙”了。

但这本书也让人记住了威廉・德瑞兹维奇这个名字。

德瑞兹维奇最近又出了本新书《独处的终结》(The End of Solitude)。这是一本杂文集,不过每一篇都很好看。书名来自书中的一篇文章。独处的终结,是指当下的技术时代,人们过度担忧错过,害怕遗忘,无论如何要混个脸熟,已经没法享受独处。时代特征是变化的,浪漫主义时代人立身之本是真诚无伪(sincerity), 现代主义时代立身之本为真实无欺(authenticity),后现代社会立身之本是热度尚在(visibility)。人们极度恐惧寂寂无闻,担心社会性死亡。失去了独处,也就失去了自我反省的机会,以及独立自由的心智。

德瑞兹维奇甚至还在西点军校发表过演讲,把独处和领导力联系在一起了。在美国“领导力”就好比中国说的“素质”,是一个很大的篮子,什么菜都可以往里面扔。但把独处和领导力的关联起来,仍显得脑洞过大了一些。一看,三句话不离本行,面对一群未来军官,英文教授德瑞兹维奇说康纳德的《黑暗之心》和《现代启示录》中,落入独处境地的军官,是如何因为没法独处,而沦入非人境地的。他在西点军校说独处和独立思考,让军官具备“灵活、创意、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些离经叛道,但细看极有道理。西点军校也深知这一点,所以请他去讲课。这本身是颇有创新精神的做法,引入一些人文学科的讲师,可以拓宽思路。

其实哪一行不这样呢?美国医学院就常在医学教育中,融入一些人文学科的要素。教老年化护理的,可布置学生看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教组织管理的,可以看看《绿野仙踪》——这都是文学的一些实际的用处。

谈论独处之美时,德瑞兹维奇屡屡援引梭罗。但我想,梭罗能使得瓦尔登湖的独处卓有成效,乃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没有了内心的丰富,独处的人看黄片、打游戏,还不如用扎堆来分散一些精力。我们千万不能用一个人文学者的标准,要求成天看着快手抖音呵呵乐的芸芸众生。话说回来:毕竟大家各有各的活法,谁也不要瞧不起谁。每个人心安理得地各走各的路,这个社会才是正常的。

在今日,关于独处,我们需要的不止是梭罗的验证,而是一种蓄意的反潮流。在我儿子上大学前,有个常常和他交流的教授告诫他:不要害怕做个怪人(oddball)。我已经年过半百,成为空巢老人,摇身一变成了怪人,是水到渠成的事。肾上腺素旺盛的姑娘小伙,则在有多少粉丝多少人点赞这些事情上诚惶诚恐。我为此也告诉小孩,永远不要追求受欢迎,但我想想又加了一句,除非这能为你产生价值。德瑞兹维奇这些人文学者没有想到的是,而今热度是可以换钱,可以谋生的。经济内卷的环境之下,生路也没有那么多。多少人为了增加一点热度,在镜头前卖笑、卖哭、卖惨、卖富、卖腐、卖机灵、卖乖巧,甚至铤而走险卖命的。

本书在说完技术文化之后,进入了高等教育这个作者熟悉的土地。这部分有一篇重磅文章:《我为什么离开了学术界》。我曾经电话采访过德瑞兹维奇,问他在耶鲁教书教得好好的,干嘛开始“举着红旗反红旗”,开始吐槽包括雇主在内的名校。他很坦诚地告诉我:他没有拿到耶鲁终身教授职位。这种坦诚赢得了我极大的尊重。有些在美国的中国学者,分明是拿不到绿卡,或是教职不得晋升,无奈之下回去了,却摇身一变,成了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爱国精英”。鸡贼满地跑的年代,一个坦诚的人殊为难得。

德瑞兹维奇在《我为什么离开了学术界》中称,耶鲁给一个“青椒”的终身教授预备期是六年,如果没有拿到终身教授职位,还有四年过渡期可以求职。一共十年,看来耶鲁的安排还是很人性化的。德瑞兹维奇说他完全按照学术界的规律做事,教书、发文章、参加委员会,但是结果没有拿到教职。此后他申请了多家大学的教职,包括达特茅斯、霍普金斯这样的名校,也包括诸多州立大学甚至远至加拿大的大学,一流二流三流的大学他都申请过,原以为,凭借自己哥伦比亚、耶鲁的背景,找个教职,易如反掌。结果他申请了三十九所学校,一共只收到五次面试机会,两次进入第二轮,最后一个教职也没有拿到。人文学科竞争之惨烈,可想而知。

无奈之下,他开始了全职写作的生涯。他开始更多面向大众的写作。这显然不是一个学术精英“主流”的生活方式。美国学术界的圈内圈外划分比中国还清晰。不发表则灭亡(publish or perish)、以学术论文论成败的做法都是从美国来的。国内的学术中人出去搞讲座、上电视的比比皆是,人们习以为常。其中有些人成了网红教授和学术明星。

美国学术界,尤其在德瑞兹维奇曾经供职的这种传统藤校,一切发表都要考虑学术平台和学术受众。不仅要发表,还要考虑影响力指数、H指数等。你可以一直玩这个游戏,最后在高处不胜寒的地方,发现“大牛”二字。有人对此过程甘之如饴,不知不觉完成了这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可是也有人不适合这游戏,换个游戏可能更得心应手。

身处学术界,而把作文写给大众的做法,作者说是“学术自杀”。可是学术文章,作者讥讽说,读者往往是一个人,也就是评审的人。博士论文的读者据说好一点,有一个半:博士委员会的,和作者骄傲的妈妈。妈妈一般只看一点就看不下去了,所以算半个。

德瑞兹维奇坦诚地说,他也没有完全按照学术界的游戏规则做事,所以成了被淘汰的人。好在东方不亮西方亮,他的写作事业却上来了。

美国这种靠写作谋生的人,日子也不大好过。写作是一个市场,每年都有写作市场的书籍出版,告诉人可以向哪些地方投稿,有的还要找版权代理人。德瑞兹维奇自己做网站营销,定期出版简报,告知读者群自己的新作。微信打赏这类玩法美国并不多。美国有个Medium的平台,上面赚了点钱的流量明星,多半不是德瑞兹维奇出身名门的写作高手。我不知道德瑞兹维奇到底靠写作赚钱没有,能不能养家糊口。要不,去微信开个公众号吧。当然这是有不可预知因素的:谁知道,读者最后会不会把他带上宣讲成功申请耶鲁的道路。中国写手的起点千千万万,最后在终点出现的,往往都在兜售成功。

德瑞兹维奇学术出身,写作是驾轻就熟,文字优美,读来十分过瘾。他写这个年代的文化特征,将其称为“销售一代”(generation sell),说阿瑟·米勒的《小推销员之死》今天不灵了,只有小推销员才活得风生水起。他写他对教会、食物、政治正确的看法,也写男女之间有无纯洁的友谊,兼论柏拉图式恋爱的可行性。八卦的文章,到了他笔下,都充满了厚重的人文色彩。

他最擅长写文化评论的文章。看他评阿尔弗雷德・卡赞(Alfred Kazin)、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的文章都是雄文,本身就是经典。写得也有诸多引人思考的地方,例如布鲁姆这种一个人就是一个系科、一个领域、一个世界的学术巨人,德瑞兹维奇也有将其拉下神坛的腕力。他认为认为布鲁姆在界定西方正典的同时,也把大雅做成了大俗。

他更擅长的是学术讽刺。能看出学术围城内的暗战:分明狄更斯、左拉、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得一清二楚的话题,而今的社会科学非要找个五十人的样本,做个调查,写出些内含数据的学术报告,好像才具有一些科学含量(《研究证明艺术具有价值》)。还在考虑孩子报读什么专业的家长,不妨看上一看,稍微了解一下过来人眼中,高大上的学术圈到底都怎么一回事。

南桥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