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峭壮观的黄崖关长城,原来与这位抗倭名将有关

阮堂羽
导读 原标题:陡峭壮观的黄崖关长城,原来与这位抗倭名将有关 始建于公...

原标题:陡峭壮观的黄崖关长城,原来与这位抗倭名将有关

始建于公元556年、地处今天津蓟州区北20余公里崇山峻岭之中的黄崖关长城,在战火硝烟中等待了整整一千年,终于等来了让它焕然一新的人——一代名将戚继光。12万守军和百姓一起,经多年大修,使得黄崖关长城城墙石垒砖包,坚如铜墙铁壁。

天津高中历史教师李正,在工作之余持续讲解历史。一起听他讲述名将雄关的前世今生

01‍

蓟北雄关背后的抗倭名将‍‍‍‍

长城是一个国家级的战略防御工程,李正介绍,比起派军守卫,更划算的反而是“修长城”,重点守住几个核心关隘。

李正:最终,经过历代修建,长城就有了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坐落于天津蓟州区的黄崖关,其修筑成型和一位历史上的英雄名将相关,他就是戚继光。黄崖关长城始于北齐,隋朝也曾加以修缮,但真正让黄崖关面貌焕然一新的还是明朝。

作为一名老师,李正提到高中历史课本中介绍明朝翻修长城的原因:“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

隆庆二年,戚继光出任蓟镇总兵。三年后,明朝与蒙古达成“隆庆和议”,双方由军事对抗转向了贸易交往,实现了难得的长久和平。此时,居安思危的戚继光开始了对黄崖关长城的大规模修缮。

修之前的黄崖关长城什么样?李正表示,按史书记载,整体上“相当残破”。

戚继光修长城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进行大面积的包砖,二是增筑空心敌楼

李正:所谓包砖,就是在建好的城墙外再用青砖包上一层,用来加固;而增筑的空心敌楼,不仅能供士兵用弓箭、火器反击敌人的进攻,还能提供住宿休息、贮藏粮食和补充兵械多种功能。这样的空心敌楼在戚继光的主持下,仅第一期就修建了1200余个。

戚继光保卫边关的功勋被当地百姓铭记。1987年,在黄崖关长城东段的太平寨,雕塑了一尊戚继光像。至今,那尊8.5米高的花岗岩戚继光塑像,仍然镇守着万里长城。

02

“巾帼楼”与12位寻夫女子

在长城的翻修过程中不止有名将,更有数不清的官兵和百姓参与。

戚继光主持蓟州军事工作时,手下士兵总计12万人,大多都要承担守备和修筑任务,负担不可谓不重。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长城修筑的传说,比如,黄崖关众多空心敌楼中,有一座“巾帼楼”。

李正说,当年戚继光修长城征集了许多河南士兵,有一些人倒在了修筑长城的繁重工作中。其中,有12位前来寻夫的女子发现她们的丈夫都已去世。

据传,戚继光听完之后也很伤感,给这12位女子每人一笔抚恤金。但这些女子却有个一致的想法,她们的丈夫都是为修筑长城而死的,她们要用这笔钱再为长城修一座楼,来完成她们的丈夫生前未竟的事业。

李正:最终,黄崖关上又添了一座空心敌楼,为了感怀这12位女子的深明大义,当地人就一直称呼那座楼为“寡妇楼”,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巾帼楼”。

03

黄崖关长城为何作用重大?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介绍说,黄崖关长城最初的建筑相对比较简单,明朝的嘉靖二十九年发生了庚戌之变之后,明朝加强了北边长城防御,才开始大规模地修建长城。

董耀会:过了黄崖关继续向西就进入北京的平谷了,黄崖关长城的两侧,向东与马兰关相接,马兰关属于河北的遵化,向西和平谷的将军关相接。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是对黄崖关的另外一次大规模的建设——包砖大修、增筑空心敌楼,以强化对京师的防御。

记者丨卢燕 夏震宇

鸣谢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紫云中学

图片均由天津蓟州区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