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出“新招”,31家中国实体被列入名单

田永骅
导读 芯片的发展趋势离不开全球化,只有全球化合作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全球各国顶级的半导体厂商,都需要从世界各地采购零部件,运用各国的先进...

芯片的发展趋势离不开全球化,只有全球化合作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全球各国顶级的半导体厂商,都需要从世界各地采购零部件,运用各国的先进技术。

但是美国偏偏要阻碍全球化,不允许使用美国技术的厂商自由出货。这次美国又出“新招”,将31家中国实体列入“未经核实名单”。

这意味着什么?美国频频展开行动,就能实现芯片本土化崛起吗?

美国再出“新招”

美国在半导体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来自美国的技术遍布芯片产业的各个角落。从光刻机到EDA软件,再到各类半导体材料以及核心专利技术等等几乎都有美国技术的身影。

所以当美国用技术优势不允许国内外供应商随意出货时,能够无视规则并做到自由出货的供应商其实并不多。

包括ASML、台积电、三星这些非美国企业,想要给特定客户提供服务,也需要美国的许可,只因用上了美国技术。不过市场客户在受限的同时,这些供应商也失去了财路,对提升销售额营收没有任何好处。

可美国并没有因此放在心上,反而变本加厉,又出“新招”了。

10月7日,美国展开行动,将31家中国企业,机构等实体列入“未经核实名单”,不允许他们获得受美国监管的半导体技术。

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将中企列入所谓的“名单”了,但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限制外企获得先进的技术支持。不管是半导体还是其它的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等,只要是高科技领域,基本上都在美国的关注范围内。

而美国这次将31家中国实体列为名单,意味着美国从未打算停止阻碍全球化发展,意味着外企在获得先进技术支持时,只要涉及到美国技术,都会遭遇障碍。

让美国就此回头估计不太可能,也不能完全指望美国会认识到错误,及时收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掌握核心技术,通过自主研发完全关键技术的突破。

一旦掌握不输给外部的技术,那么对方再进行限制,受损的只会是对方。因为有了替代产品之后,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也能随机应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得没错,核心技术买不来,换不来。在美国一次又一次的实际行动中,充分证明了倪光南的观点,核心技术不能靠买和换,只能自主研发。

好的一面是国产厂商已经在付诸行动了,就像华为离开了安卓阵营之后,全面推广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现在的华为,已经不需要安卓系统的支持,也能很好地发展下去。

希望能有更多的国产厂商,做出类似的行动,在核心业务范围内掌握自主可控的技术。到时候不论对方如何出招,都能见招拆招。

美频频展开行动,就能实现芯片本土化崛起吗?

美国许多规则行动都是针对半导体展开的,这和美国现阶段大力发展芯片本土化有关系。过去美国一直依赖亚洲半导体产业链,美国所有的芯片设计公司几乎都找台积电和三星代工。

而美国本土的英特尔,德州仪器等芯片制造商,不足以支持美国半导体制造业的发展。一方面缺少技术优势,另一方面美国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强行扶持英特尔发展只会推动成本的升高。

所以美国的做法就是仗着技术优势,阻碍竞争对手的进步,把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制造巨头引起美国,让他们不得不到美国建厂投资。同时加上美国提供的大额补贴,成功拉拢台积电赴美建厂。

哪怕台积电最初的态度是拒绝的,但美国规则让台积电失去了其它大客户作为退路,剩余的客户来源基本上都是美企。

站在台积电的角度,除了答应美国赴美建厂的要求,似乎没有更多的选择了。

美国频频展开行动,就能实现芯片本土化崛起吗?恐怕很难。

塑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是靠几百亿美元补贴就能搞定的,限制竞争对手发展只会成为其突破进步的动力。一旦竞争对手取得最终的技术破冰,顶替了美系技术在产业链的位置,那么美国所做的努力都将白费。

原本美国可以在芯片全球化中受益,但供应商巨头会认识到依赖美系技术带来的限制性,多半也会考虑降低对美国技术的依赖。久而久之,去美技术会成为行业巨头发展的主旋律。

如果美国不及时回头,继续一错再错,不排除事情的发展会朝着此番预设的方向前行。

写在最后

美国破坏芯片全球化的发展,对美企和国外供应商都没有任何好处。只是美国技术的影响力非常深远,让各类供应商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规则。如果想自由贸易,往后降低美系技术的比例可能会成为一个选项。若没有了技术优势,不知道美国会作何感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