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能否自由出货,华为已经不在乎了

蔡善斌
导读 #头条创作挑战赛#台积电不断探索新的工艺技术,今年下半年量产3nm,2025年量产2nm。但是失去了第二大客户华为的合作之后,台积电承接的高端...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台积电不断探索新的工艺技术,今年下半年量产3nm,2025年量产2nm。但是失去了第二大客户华为的合作之后,台积电承接的高端客户订单却变得有限。

台积电的营收看似没有受影响,可是越到将来宝贵的高端订单就只有那么几个了。而站在华为的角度,台积电能否出货已经不在乎了。

对此,华为做了哪些发展下去的布局呢?台积电失去自由出货,状况如何?

有质量活下去的华为

芯片是华为核心的研发项目,2004年华为成立了海思半导体,从此负责华为在芯片领域的探索和研究,通过自研芯片满足各大业务的发展需要。

一开始海思只负责做交换机设备的芯片,成立5年后海思才正式发布了首款面向手机业务的芯片——K3V1。

这款芯片的诞生开启了华为在智能手机业务方面的芯片研究方向,再到2014年海思定下麒麟系列的芯片自研目标,发布首款以麒麟为命名的麒麟910。截至2020年,全球首款5nm 5G SOC麒麟9000面世,将海思芯片设计能力推向新的顶峰。

而在麒麟9000之后,华为没有推出过新的麒麟系列处理器,原因大家都知道。规则之下的海思不能将设计好的芯片投入生产线。

纵观海思自研芯片的十几年,不管遇到什么都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哪怕芯片不能生产,也依然开展研究和正常的招聘活动。而华为定下了有质量活下去的目标,对于台积电能否自由出货,以及不在乎了。对此,华为做了哪些发展下去的布局呢?

首先华为开展多样化业务布局,增进营收利润。

芯片并不是华为业务的全部,虽然许多消费电子产品都需要用上自研芯片,但现阶段对华为来说最重要的是活下去,而且是有质量的活下去。

任正非说过,要缩减边缘业务,提高利润和现金流。华为的做法就是开展多样化业务的布局,比如在智能汽车赛道和车企展开合作,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凭借华为线下销售渠道的优势,国内已经有将近上千家华为体验店上线了汽车产品,获得的订单达到了百亿销售额级别,可见华为入局智能汽车市场选对了。而且华为不参与实际造车活动,就不会再次遇到供应链全球化的问题。

另外华为还成立了二十大军团系统部门,深耕新能源数据中心,智慧公路,智慧港口等等领域,挖掘市场的潜力,为增进营收利润做准备。

其次积极投资半导体,接连打造IPO项目。

华为芯片的问题也反映出一个现象,那就是芯片离不开全球化的发展 。很多关键的技术,设备都需要从产业链中获取,华为海思一直参与芯片设计领域的布局,掌握了世界领先的芯片设计能力。

但在产业链方面,华为却没有做太多的准备。于是华为通过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哈勃科技在国内投资了几十家半导体企业,并接连打造出IPO项目。

比如做模拟芯片的恩瑞普,做存储芯片的东芯半导体以及在激光芯片参与布局的长光华芯等等都是华为的投资项目,并且在2019年到2020年期间接连上市。

上市之后,企业有更多的条件获得募资支持,为业务的持续发展定下基调。作为股东的华为,自然也能获利。华为积极投资半导体其实是在为将来做准备,未雨绸缪。

台积电失去自由出货,现状如何?

华为正在缩减不必要的边缘业务开支,而芯片需求暂时通过采购满足。营收利润的问题由多样化业务来解决,核心技术保持研发的同时也在保持市场发展节奏,投资各类有潜力的企业项目。反倒是台积电失去自由出货,现状如何呢?

表面上看,台积电的营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今年第三季度又交出了1450亿营收的亮眼成绩单,同比增长了35.48%。

可实际上台积电的状况一言难尽,一方面台积电的股价自今年以来下跌了一半,蒸发了2.5万亿人民币市值。另一方面台积电产生了营收依赖,超6成的营收份额来自美国市场。

美国却在大力扶持英特尔,尝试摆脱对台积电的代工依赖。如果英特尔成功崛起,并从台积电手中获得苹果、AMD、英伟达等美企的订单,台积电该如何从美企手中保障订单就不好说了。

原本台积电保持自由出货的话,还能将其它客户市场作为退路,平衡各个国家地区的订单比例,但倾向一方之后,话语权就未必在台积电手中了。

写在最后

华为业务体系庞大,目前运营商业务成为最大的营收来源,企业业务其次。以前的消费者业务被整合成了终端业务,与商务终端市场并肩齐行。华为会有质量地活下去,不论什么情况,都不会改变这一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标签: 台积电能否自由出货,华为已经不在乎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