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女工每天12小时夜班五一前猝死,是什么让她“自愿”加班

潘学启
导读 原标题:24岁女工每天12小时夜班五一前猝死,是什么让她“自愿”加班 ...

原标题:24岁女工每天12小时夜班五一前猝死,是什么让她“自愿”加班

文丨宗威

还在为五一调休心碎的打工人们,最近又被一条新闻整破防了。

一名24岁的女子在上海工厂宿舍猝死,家属质疑死因与每天上12小时夜班有关,公司对此回应说女子是临时工,“她是自愿加班”的,并称工厂是按小时计费,想挣钱就会多工作。

相关新闻评论区下,网友们一片愤怒声——

“有哪个正常人会自愿加班?”“我从来不要求你们加班,只要你们把手头的事情都做完了!”“不幸的是,她不是第一个;可悲的是,她不会是最后一个。”……

我完全能理解网友们的情绪,因为仔细翻看几家媒体的报道,整件事戳人的细节实在太多了——

比如才24岁的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大的5岁,小的才2岁。这意味着她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就有了孩子,刚成年就承担起了抚育下一代的重任。

在老家打工赚不到什么钱后,她和老公分别去了上海和苏州打工。两人不但要承受异地之苦,她被调到夜班后还得“倒时差”,在对方上下班的间隙联系。

整个3月,她上了327个小时的班。这是什么概念?按一天8小时、一个月22天算,月均工作176小时。据她丈夫讲,从2月份入职到出事,总共只休息了2天,其中很多天都是连续12个小时的夜班。她在上了几乎是“正常情况”两倍的班后,最后到手的工资是5400多块,时薪只有18块钱。

哪个打工人不能从中品出生活的苦楚来?一个背井离乡的年轻母亲,如果不是为了多赚点钱,怎会如此拼命地加班?

这么一个为生活劳累奔波的年轻母亲猝死后,工厂轻描淡写地回应一句“自愿加班”,旁人一时间确实很难接受。

这起悲剧中有两个事实有待厘清——

这位年轻母亲的高强度加班,是工厂强制的,还是自愿的?

如果是自愿的,她连续上了很多天的夜班,在出事之前,她有没有反映过身体不适的问题,如果有,管理方有没有重视,做出调整?

这些问题厘清后,才好认定工厂的责任。但这位年轻母亲的不幸,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除了网友对“自愿加班”的质疑外,更多是因为,她揭开了流水线工人辛苦的一面。

在新闻底下,很多人提到,在工厂上班要挣到钱,就得靠加班。因为这种电子厂本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低、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很大。如果每个人都只上8小时班,工人赚不到什么钱,工厂也很难生存下去。所以,工厂里常常看到的一幕是,工作清闲、不加班工人反而愁眉苦脸,加班才觉得踏实。

我对此是深有感触。本科毕业读研之前的那个暑假,我去到珠海的一家电子厂,打了一个月的短工。每天8个小时只能站着,吃饭和上厕所都按分钟算。一天下来感觉脚都要肿了,回到家只想躺在床上不想动。

我因为提前说明了情况,班长让我按一天8小时、一周休两天上。而我当时的同事们,大多数每天要加班3小时,周末至少再加一天的班。我最后那个月结算了1000多块,交完住宿费就没剩多少了。

日复一日的加班当然很辛苦,流水线的工作又很枯燥,所以新闻里经常看到,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进工厂。但对于需要养家糊口、又没有其他选择的人来说,工厂是一个重要的谋生之所。作为外人,可能觉得工厂长时间加班很不人性化,呼吁减少加班时间,可这未必是打工人想要的结果。就像此前有委员体恤外卖小哥,呼吁平台控制外卖单量,以保障小哥的休息时间,结果被吐槽。如果不是生存所迫,谁愿意对自己那么狠呢?

回到这则新闻中,报道中有一个细节很触动人。去世女子的丈夫说,五一假期,小两口原本计划去上海的东方明珠打卡。在女子去世当天,她在网上下单为两个孩子买了水杯。如今孩子应该收到了水杯,可她们的妈妈再也回不来了。一个人工作如此拼命,想必也是为给两个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未来。可惜命运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给世人留下一个悲伤的故事。

如今,只能希望她能获得应有的赔偿。年轻女子的猝死算不算工亡,可能存在一定争议。目前的难点在于,她并非在工作时间和岗位上猝死。后续需要死亡鉴定等手段,来确定她的猝死是否与工作强度或者职业病相关联。可目前家属的态度是不愿意做尸检,可能导致走司法程序会很耗时耗力。整件事会以怎样的方式告结,还是未知之数。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这起悲剧都是一个警醒,提醒工厂尽量改善劳动环境、给工人更多的人文关怀,也提醒个体爱惜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希望社会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每个普通人有更多的选择,人生有更多的出路,不用以命换钱,在辛勤的工作之余,能跟他们的家人平安地、长长久久地生活。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