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是如何成为从军西域第一诗人的

诸葛红倩
导读 原标题:骆宾王是如何成为从军西域第一诗人的 自古以来,文人士子...

原标题:骆宾王是如何成为从军西域第一诗人的

自古以来,文人士子都渴望成才,追求功名,不论出身,无问西东,骆宾王也同样。但遗憾的是,科举不第,加上仕途艰难,尤其是遭人密谋设陷,骆宾王只能以“戴罪”之身,另辟蹊径,应募从军,立功沙场也就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

自孩提起,骆宾王不仅学文,也练武,因而具有出将入相的潜质,再加之“书剑传家”是骆氏家族的传统,因而还没踏上西域土地,他就已在脑海中勾勒军伍生活,充满激情地写下《从军行》: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诗人把自己的豪迈信念与边塞的风光、酣战的情景,巧妙地融为一体,其中“不求出入塞,唯当死报君”两句,大有“投笔从戎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概,也充分体现了他立功报国的宏愿。

咸亨元年(670)四月底,骆宾王离开京城,沿秦川西行,穿越玉门关,直抵轮台。

出于军事目的设立的玉门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所,从这儿西行可到西域。这个关所是国家权力所及之地,为军事要塞。是年七月份到达玉门关,骆宾王写了《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这首诗一开头就写道:“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说明他所走的路线经过三水、五原(《陈熙晋笺》注:三水即“今隶陕西邠州”,五原即“今甘肃宁夏府灵州”)。

离开了玉门关之后,进入了现在的新疆,骆宾王在巴里坤写了《夕次蒲类津》一诗。这首诗写的是陇右道蒲类津(今巴里坤湖)。陇右即陇山之右,特指陇山往西(古时候西为右)地域。一直以来,陇右是维护华夏文化的关键地区。

陇山,为渭河平原与陇西高原的分界,东滂千河(古称汧水),南控渭水,被视作关中西面之险。汉初张良曾说:“关中右陇蜀。”可见陇山险阻,可与蜀道并称。陇山诚隔绝内外的一道山脉,在中原王朝与西部边族(如羌、藏)的对峙中倚为屏障,具有重要的民族战争意义。陇山不守,则关中危弱,“国之右臂,于斯废矣”。李世民破薛仁杲,唐突厥、吐蕃内犯,宋金争战,明克陕甘,都曾力战于陇山。因而,唐朝在陇山以西设置陇右道,经营西北,既扼守河西走廊之咽喉要冲,又为西北交通枢纽,保障了丝绸之路的通畅,增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通与互鉴。

因此,陇右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发源地,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主干路径,是早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丝绸之路,就是沿着陇右一路走向波斯、突厥、阿拉伯和欧洲。

离开了玉门关,骆宾王随到了轮台。轮台是南北疆的交通要道,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就在这里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出轮台,年底到了天山,在这里写的《晚度天山有怀京邑》,就是这一时期骆宾王日常生活和内心思绪的写照:忽上天山望,依然想物华。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这是一首生动反映唐代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诗。这首诗通过展现悲凉肃杀的战地风光,摹写沉郁复杂的将士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期许和对普通士兵的关切。全诗描写了西北边地寒风萧瑟、满目荒凉的自然景象,特别是“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使人联想到同时代诗人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全诗意境开阔,形象鲜明,诗人把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紧密结合,将爱国之情与浓重乡思有机交融,表现出抵御外患、心忧社稷的家国情怀。

陇右地区是唐代诗人活跃的主要舞台,是唐代有理想的文人安放心灵的地方,是他们所仰望的星空。陇右,地域开阔,地形复杂,样态全备,山脉纵横,峰峦巍峨,而且河流、峡谷、高原、平川、湿地、沙漠、戈壁皆有,长途跋涉,虽羁旅艰难,却能拓宽视野,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大量的素材。骆宾王自四月份离开京城,由于沿途要征募兵士,走了三四个月才到凉州(今武威)、玉门关。出玉门关后,从蒲类津到天山,然后到安西四镇,在长达两三年的艰辛军旅生涯中,仍以积极的心态、雄壮的气魄、坚强的信念,描摹出新奇秀拔之景象,抒发了豪放奔腾之激情,在苍凉的戎马生涯中,直抒不甘平庸的胸襟。

这就是真实的骆宾王,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内心世界,即使经受严峻挫折,也不曾动摇他的初衷,改变他原先依循的轨迹。无论怎么落魄压抑,他热爱祖国的热血,始终不曾冷却。他在认准的方向特立独行,即便寂寥寡和也坚持不悖。

骆宾王从军西域后,又直接被调姚州平叛。据此推知,从咸亨元年至三年,诗人在西域至少待了三个年头。三年中,骆宾王写的有关西行的诗定然不少,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就收集不全,加之历代佚失,如今留存的就不多了。按现存较全的《骆临海集笺注》统计,有关西域之诗仅存十余首:《从军行》《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夕次蒲类津》《晚度天生有怀京邑》《军中行路难同辛常伯作》《边庭落日》《在军中赠先还知己》《久戍边城有怀京邑》《从军中行路难》……

◎本文节选自《中华读书报》(作者吴潮海),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