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史上首次“行星防御”:“三体”科幻场景成真,未来已来?

温妮婕
导读 美国东部时间2022年9月26日晚7点14分(北京时间9月27日上午7点14分),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试验”(DART, 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

美国东部时间2022年9月26日晚7点14分(北京时间9月27日上午7点14分),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试验”(DART, 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探测器,以2.4万公里/小时的高速,成功撞击距地球1080万公里近地小行星Dimorphos。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行星防御”试验,并获得成功。

造价3.25亿美元的“DART”航天器,于美东时间2021年11月24日01:21,从加利福尼亚范登堡太空基地东部航天中心,由SpaceX猎鹰9号火箭发射。其尺寸约相当于大型校车,而其撞击的小行星Dimorphos直径约160米,比吉萨大金字塔略高些。

Dimorphos围绕着直径为780米的较大小行星Didymos运行,形成了双小行星系统,每11小时55分钟公转一周。NASA的“DART”项目主管、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的南希•查博特表示:撞击并非要摧毁小行星,只是给它一个“小小的推动”,以改变其运行轨道。她表示:“DART”的任务目标,是通过撞击使Dimorphos减速,并使其向更大的小行星Didymos靠近,将其轨道运行时间缩短10分钟。该任务成功的最低门槛,是轨道运行时间变化达到73秒。

NASA行星防御官Lindley Johnson表示:“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但将继续寻找,我们知道仍有相当数量的小行星有待发现。我们的目标是提前几年到几十年发现任何可能的影响,这样就可以利用目前拥有的技术,用DART那样的能力来偏移它。”

按照NASA的标准:任何近地天体如果距地球在0.05个天文单位(748万公里)之内,且直径超过140米,就属于“潜在危险”。目前已有超过2.7万个近地小行星被编入监控目录,但尚未发现在未来百年内对地球构成重大危险者。

目前没有发现威胁,不等于永远毫无危险。毕竟6500万年前,一座城市大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被认为直接导致“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终结了“恐龙时代”。而作为拥有先进科技的智慧生物,人类绝不可能像恐龙那样无知无觉、坐以待毙。NASA表示:“DART”项目的研究目的,就是在未来可能发生毁灭性灾难之前,能提前数年甚至数十年,通过一个小的推动力,使小行星的轨道产生微小变化,从而避免与地球相撞。

恐龙灭绝灾难真有可能重演么?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必然发生之事,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事实上,每天有40-100吨太空物质撞击地球,这些撞击物中95%都是非常细小的颗粒,稍大些的在撞击时因与地球大气层摩擦而燃烧,而成为明亮的流星。

UTC时间 (协调世界时)2022年3月11日19:24,天文学家Krisztián Sárneczky在匈牙利布达佩斯Konkoly天文台,发现一个明亮而快速移动的新天体,并立即上报MPC(国际小行星中心),这颗小行星被命名为“2022 EB-5”。

在UTC时间21:22:42(格林威治时间21:24),“2022 EB-5”划过天空撞击冰岛东北方向扬马延岛以南140公里的大气层。冰岛、格陵兰岛、挪威均检测到明显的撞击声波,其冲击波能量相当于4.0级地震。

欧洲空间局行星防御办公室的Richard Moissl表示:幸好这颗小行星直径不超过2m,其在离地面40km高空大气层中完全爆炸烧毁,释放出相当于2000吨TNT当量的能量,对地球没有造成实质性威胁。

与“2022 EB-5”体积类似的天体,平均每年约有10个会撞击到地球,绝大部分都是与大气层摩擦后发出耀眼的光芒后才被得知。而“2022 EB-5”是第5个在撞击地球之前就被发现的微小天体。

宇宙微尘每天都落入大气层,直径米级的小天体每年都有十次左右撞击,而城市大小的、足以造成生物灭绝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约为6000万-7000万年一次,上次正是6500万年前灭绝恐龙那颗。所以,主要大国的科学家和航天界均已开展了“行星防御”项目的研究。

对我们普通百姓而言,不必杞人忧天,观赏科幻的震撼之余,了解些科普知识就好。对于科学家而言,“行星防御”则是他们的使命与责任。而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已开始从地球迈向太空,这是人类开启星际文明的几代人,必将见证历史,并为历史所铭记。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美逸君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