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制约,中国油气开发走向更广阔深海

申芬华
导读 海南莺歌海海域,“南海七号”钻井平台矗立在深海之中 (张茂、邱江华/图)甲板班组人员正在挪动采油树吊装专用的钢丝绳。一条钢丝绳有一...

海南莺歌海海域,“南海七号”钻井平台矗立在深海之中 (张茂、邱江华/图)

甲板班组人员正在挪动采油树吊装专用的钢丝绳。一条钢丝绳有一吨重,需要两个人才能挪动 (张茂、邱江华/图)

工程师正在安装采油树输送管线法兰临时盲板 (张茂、邱江华/图)

助理水下师孙立东躺在炙热的铁板上检查采油树移动滑车底部伸缩液缸,保证采油树顺利就位 (张茂、邱江华/图)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连线“深海一号”作业平台。他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5月11日5时,“南海七号”钻井平台水下设备操作室内灯火通明,8名作业人员紧盯监控屏幕,目送水下机器人顺利解锁采油树送入工具。首套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成功在海底完成安装,这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迈出关键一步。

“为研发这一关键技术装备,中国海油牵头联合16家单位持续攻关水下生产、水下控制、水下监测等多项关键技术,在多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历时36个月,掌握了设计、制造及测试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油首席科学家谢玉洪说。

目前,中国海油依托这套国产深水水下采油树,实施了东方1-1气田乐东平台周边天然气开发井的钻完井作业,取得了超过预期的良好效果。“使用该水下生产系统的气井每年可生产天然气约2亿立方米,助力我国‘双碳’目标早日实现。”刘书杰表示,依托该装备,还将推动一些此前没有经济效益的油气藏得到有效开发,对带动海洋油气装备产业发展有积极作用。

南海油气资源量高达350亿吨,是我国能源的重要接替区。茫茫大海上,“南海七号”钻井平台傲然矗立。“我们将继续走向更广阔的深海。”刘书杰说。

国产采油树在月池就位后,工程师正在对其进行下水安装前最后环节的检查 (张茂、邱江华/图)

安全监督翟庆华(左)给井架工邹敏华(右)系好安全带,邹敏华要爬上采油树安装起吊采油树的卸扣(张茂、邱江华/图)

高级队长周波(左)与船长王庆(右)正在协商采油树上平台的场地安排,保证作业衔接流畅 (张茂、邱江华/图)

2022年5月10日,在“南海七号”钻井平台,钻完井技术专家刘书杰(前排左四)和工人们一起庆祝首套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设备首次安装 (张茂、邱江华/图)

助理水下师正在对隔水管锁块进行检查,为后续隔水管下入做准备 (张茂、邱江华/图)

钻井监督在详细记录每日的灰料及油水,保证钻井平台日常物资充足 (张茂、邱江华/图)

高级队长周波正在检查防喷器远程控制台。防喷器远程控制台有着控制水下BOP的作用,纵有千斤压力,也要严防死守,确保井控重任安全 (张茂、邱江华/图)

助厨史长宇正在厨房为工人准备午餐 (张茂、邱江华/图)

钻工雷强强刚完成维保工作,双手沾满油渍 (张茂、邱江华/图)

钻井工邹敏华(左)和栾坤鹏(右)正在换下汗水打湿的工作服。海上工作环境高温、高盐、高湿,工人每天更换5件以上的工作服是常态 (张茂、邱江华/图)

工人在狭小的休息室里 (张茂、邱江华/图)

直升机从“南海七号”钻井平台升起,工人们正向一批换班返城的同事挥手告别。由于钻井平台工作环境特殊,规定工人每隔28天换班(张茂、邱江华/图)

张茂 邱江华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